發布時間:2020-10-23
秋意漸深,洪澤湖濕地的烏桕開始變紅,迎來綠黃橙紅時,遠遠望去,好一顆色彩斑斕的樹。
烏 桕,學名:Sapium sebiferum (L.) Roxb. 別名:蠟子樹、桕子樹、木子樹;大戟科烏桕屬植物,落葉喬木,高可達 15m。各部均無毛而具乳狀汁液,樹皮縱裂紋,枝具皮孔。葉菱形、菱狀卵形或稀有菱狀倒卵形,全緣。蒴果梨狀球形,成熟時黑色,分果片脫落后而中軸宿存。種子扁球形,黑色,外被白色、蠟質的假種皮。花期4~8月。果期10~11月。
李漁《閑情偶寄》里說“楓之丹,桕之赤,皆為秋色之最濃”,一個“最濃”道出了烏桕的無限風光。
烏桕之美,最美在葉。層層疊疊的菱狀卵形變色葉,春天嫩紅,夏天碧綠,深秋和初冬之季,樹葉變黃變紅,色彩斑斕、紅葉似火。如果說春夏的烏桕安靜內斂,那秋天的烏桕就是熱情奔放,毫不吝嗇地把它的斑斕色彩渲染著金秋。
烏桕的果實也很特別,剛長出時是綠色的,后來漸漸變黑,成熟時會與芝麻一樣,黑色外殼自然崩裂開來,露出一抹雪白蠟質的假種皮,好似白梅初綻,非常美好。當滿樹的葉片落盡,只剩下枝條上墜著的粒粒純白,遠遠望去如滿天星閃爍的小碎花,潔白無瑕,惹人注目。
大自然仿佛有一雙“魔術手”,給樹葉涂抹上了各種顏色,饋贈給濕地最慷慨的色彩。與愛同行,攜手走進洪澤湖濕地,遇見美好,遇見最美的秋景。